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吧!用以身相殉的熱情找回薪水

自慢大師」何飛鵬三堂課~用以身相殉的熱情找回薪水



失業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再起,《商業周刊》特別邀請職場「自慢大師」,也是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帶你走出失業,重新尋回職場光環。


「我是CEO(執行長),公司怎麼可以fire(解雇)我?」
Yes!
公司就是fire你。
我可以告訴你,當風暴來臨時,所有老闆,期待的是一個救世主,而不是拿薪水的打工皇帝。
執行長的以身相許(commit)仍不夠,他們需要的是創業家的以身相殉(devote),因為這次風暴摧毀力量之大,不能準備自我埋葬,就越不可能成功最後一搏。
創業家義無反顧,絕不等待,不管遭遇什麼困難,他們都會賭上性命,全力回擊。但領薪水的執行長,等待、守成、觀望,在風暴中,可能會和企業一起陷落,他們該如何自救?或更進一步救企業於水火呢?


我的考題是:「在這亂世中,你準備好做救世主的創業家了嗎?」
人生有你可控的一面,也有你不可控的一面,當金融海嘯來臨時,你遇到不可控制的人生。
我認為,人有兩種,一種是莊家,一種是賭客。創業家是生命的莊家,他可以按照他的邏輯做他的事,追逐他想要的東西,營造他自己的王國,莊家,是社會的自變數。但社會九%的人都是賭客,賭客是工作者、領薪水、接受莊家安排的命運,他們也是因變數,只能默默追隨環境的變動。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變局中,其實不論是創業家或者工作者,都會面臨人生失控的那一面,但通常只有創業家會很快認清現實,挺身而戰,不惜歸零重來;而工作者則淪為減薪裁員、失業的命運。
我認為在亂世中,真正能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只有一條路,就是找回創業家精神。


 


第一堂課:認清CEO失業潮的三種原因
追根究柢,這次金融海嘯所引起的菁英或CEO失業潮,來自以下三種原因,而不論哪種原因,都只有創業者及具有創業家精神的工作者,才能面對、才能克服。
第一種失業的原因,是火燒到金字塔頂端。這次海嘯百年一遇,許多公司最快的手段就是降低成本(cost down),裁員減薪最快,但沒用,這把火最後快速燒到高階經理人,因為高階經理人完全不符合公司期待,也不合效益。

這個現象我稱為「喧賓奪主」。過去二十年,經營權跟所有權分得太徹底,專業經理人完全主導整個公司的運作跟發展,導致董事會跟投資人對執行長喪失制衡和治理的能力。
管理學上講主理跟代理原則。「主理人」就是投資人、資本主,「代理人」就是專業經理人,代理人必須以主理者的最大利益和經營意願為考量。當代理人績效不彰時,主理人又無法改變,這就是高階經理人的「喧賓奪主」現象。許多國外的退休基金,最後逼不得已,只好串聯起來趕走不稱職的執行長,這種故事屢見不鮮。


因此當公司失火時,最快的滅火方式,就是趕走這隻大肥貓(編按:指薪水過高的專業經理人),對未盡善良管理責任的專業經理人,做一次徹底的清除與整理。


第二種菁英失業原因,是公司的整體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解體。舉例來說,金融海嘯後,最熱門的投資銀行不見了,徹底改成商業銀行,所以以投資銀行為專業工作的人當然被換掉。
過去二十年來興起的金融衍生商品,創造了金融泡沫。金融泡沫不只是在沙灘上建城堡,更是在沙灘上建一個虛擬城堡。靠財務槓桿及人性貪婪所建造的虛擬城堡,啟動了金融海嘯,摧毀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的遊戲規則,當然也把這些金融財務金童們一起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他們創造了虛假的繁榮,然後打破泡沫、摧毀自己,他們的失業,似乎罪有應得。
第三種菁英失業,是公司正處在救亡圖存的時刻,這時公司期待一個變革的救世主。但過去承平時代出身的執行長,他的慣性,他的保守,讓他沒有辦法主導變革、啟動變革。
承平時代的專業經理人沒有冒險精神,他習慣play safe(不敢冒險),只要拿時間跟精力換他的工資,他不需要為明天冒險,只賺今天的錢。面對危機,他們不是毫無作為,就是反應慢一半,當公司感覺他們什麼事也不能做時,當然只有「相見不如懷念」,撤換執行長一途了。


 


第二堂課:有創業家「以身相殉」的決心
不論是何種原因失業,自救與救世的方法,就是要有創業家精神。創業家能扮演變革救世主,他們與一般執行長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以身相殉」的概念。創業主,事業的好壞就是他的好壞,事業好他得到名利,事業不好他也化為灰燼。但專業經理人沒這件事。船要沉了,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拿起救生衣逃命,不是在這裡守到最後一刻。
這種堅持到底,絕不退縮,不惜搭上性命的創業家精神,也就是「以身相殉」態度,是當下金融亂世,撥亂反正最需要的良方。
創業家的精神,包括三項元素,第一是行為上的負完全責任accountability)。這是西方管理學界上世紀末以來最流行的管理話題,香港及大陸翻譯為「問責」,台灣有人翻譯為「當責」,而其真正的涵意是要為結果負完全責任。不管是誰的錯,你要對所有的事概括承受,你一肩承擔,以問題解決、目標達成、結局完美為最終目的。創業家成王敗寇的宿命由此而來,在成功與失敗之間,沒有模糊的空間。
創業家精神的第二項元素是態度上的無我。你會以企業的最高利益為優先,就算違背自我的利益,也在所不惜。典型的例子就是,為什麼宏創辦人施振榮會說,我寧可丟掉經營權,也要讓企業賺錢,讓企業能夠活下去;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會說,只要奇美光電能存活,老闆不一定要是我。他們都以企業的利益考量,沒有自我,這是創業者最偉大的情操,絕非一般執行長所能及。
創業家精神的第三項元素是「創新」。他們不滿於現狀,他們會有破壞性的改變,他們追逐更完美,不惜自我否定,也就是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講的要能「破壞式的創新」destructive construction)。


台灣過去的創業家,頂多是追隨現況的創業家,是跟隨者,不是規則制定者的創新。因為以二千三百萬台灣市場為基礎,不容易成為全世界市場的規則制定者,但在金融風暴下,我們有機會把台灣、中國想成一個市場,這就有全新的可能。
大膽想(Think big)是創新的核心元素,在金融風暴下,也要有重塑商業規則的氣派,不僅是在現況中解決問題,還可以徹底創新競爭規則。
創新的另一個要素是自我否定與否定過去。如果無法否定過去,你就無法啟動變革。你要有心理準備埋葬自己。你要先自覺才能重生,先自殺才能重生。如果對現在的方式還有一點眷戀,你就沒機會改變。在金融風暴中原有的舒適圈(comfort zone),現在已變成一個痛苦的房間,停在當下,只有死路一條。
把過去的想法全部歸零,這個社會正在等待每個角落、大大小小、不同想像的各種創業家。把亂世當成一種機會的開始,而不是當成悲劇的結束,準備奮力一搏,變革就啟動了。
第三堂課:給不同原因失業菁英的建議
認識了創業家精神(以身相殉)之後,我們試著給那三種不同失業原因的菁英一些建議:第一,對那些overpaid的專業經理人,我的看法是,你真的要現實一點,不要再留在過去的美麗的想像裡你要知道你過去是overpaid的,你的績效其實很差,你的能力也不強,現在要找到工作其實也很困難,所以如果有錢的話,最好還是自行去創業,把過去儲藏的本事拿來替自己賺錢吧!
只不過你的績效不彰,你可能完全不知道,因為你是隱藏在金融風暴裡,和大家一起失業,所以認清自己能力不佳,是你重新出發的關鍵。
第二,對於那些營運模式解體,整個行業消失的菁英們,忘記與歸零是唯一方法,當然如果你是投資銀行家,你可能也賺夠了錢,不需要為生活擔心,但生命還是需要重新開始,千萬不要「窮得只剩下錢」。


第三,對於那些被期待是救世主,但卻坐困愁城,以至於失業的菁英們,補強企業家精神,建立「以身相殉」的態度,是你們重回職場的關鍵。
如果你下定決心,只要把挑戰和冒險精神、「以身相殉」的態度和創新能力徹底學會,再加上原有的經驗,你就會變成人人奉為上賓的救世主。
當你有這種創業精神時,就可以超越年齡限制,你會看到很多人到六十歲還在自我突破。但如果你只想打安全球,年輕也沒用。
當然我承認一件事,你真的要從一個專業經理人,變成創業家是很困難的,但這是一個宿命,你一定要面對。因為這時候,這個世界已經不需要工作者,不需要高階經理人,需要的是有能力,從事破壞性創新的創業家,需要願意「以身相殉」義無反顧者,改變就從今天開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