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嚴肅面對風暴和中國崛起

 


Vila:中國由世界工廠逐漸轉型為世界市場


中國:家電下鄉  台灣:急單效應


中國總理溫家寶曾說:「無論多麼微小的問題,只要乘上十三億,就是很大的問題。」


超女李宇春收到近166萬則粉絲支持簡訊,是台灣星光的數倍。


中國移動的客戶3億戶就超越美國總人口數。


上網人口已逹2.53億人,是全球上網人口最多的國家。


 


~~~~~~~~~~~~~~~~~~~~~~~~~~~~~~~~~


台經濟依賴大陸有何不好?嚴肅面對風暴和中國崛起


兩岸網編輯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 009 / 02 / 11
星期三 11:20


日前,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台灣經貿依賴大陸不是壞事,並說要擔心的倒是如果大陸不再需要台灣,引發台灣質疑聲浪。美國華文報紙《世界日報》 9日針對此事發表社論提出,台灣經濟依賴大陸有什麼不好?台灣應嚴肅面對金融風暴,面對「中國崛起」。


香港《大公網》引述該報社論指出,金融海嘯使兩岸均承受了相當大的打擊,外部因素往往決定了產業的榮枯。若就此而論,不論兩岸或台灣的經貿若要降低風險,就該排除外部依賴和影響,但處在全球化時代的浪潮當中,這無異是神話。再以台灣外向型的經濟格局論,要擺脫依賴幾乎不可能,而這也是最冷酷的現實。


若非擁有一個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格局和長期的積累,台灣人民又從何擁有乃至享有今天的生活水平?且若非大陸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穩定不變,讓台商有機會大舉進入沿海經貿特區,創造了年近1000億美元的出超優勢,台灣又從何享有過去20幾年的經濟榮景?


台商的問題和兩岸經貿以及由此衍生的依賴問題不可也不必一概而論。再換一個角度言,台灣經濟依賴大陸未嘗不可視為這原是一體之內的問題,而非外部問題。首先兩岸本在同一個文化圈內,非僅是大中華經濟圈而已。就是因為在同一個文化和經濟圈內,不論價值觀和基本思維的傳達,遠較外商更能有效溝通,且正因為是台商從政策的取得到租稅減免,均享有特殊的優惠,這些都是台商當初選擇投資大陸的基本考量。


要看重的反而是台灣對美國和對日本的經貿依賴應如何對待、有無對策。美國和日本因應金融風暴會否祭出保護主義,更有必要保持警戒,最好的辦法莫若積極增強競爭體質,提升應變能力,而這又談何容易。依賴大陸市場,前進大陸市場,借重大陸市場,蓄積實力轉而面向全世界,應是台商共同的願望。


為因應金融風暴,大陸祭出 4兆人民幣規模的擴大內需方案,這是台商的機遇,也是台商擴大以及深入大陸農村市場和參與大陸公共建設的挑戰。在此同時,也可以看到台商有意大舉回台的動向,或尋求回台上市的機會。深入大陸農村和回台上市這是兩碼事,非僅方向和地域不同,一是尋求市場和擴大市場;一是尋求資金和規範經營,然而若能作出有效聯結,這或是台商尋求利基的最佳選擇。


今天既得嚴肅面對金融風暴,更得樂觀兩岸經貿發展,前者是一場事關台商生死存亡的考驗,整體競爭力決定了存活率;後者則有待兩岸經貿的合作機制持續擴大和有效運作。面對「中國崛起」的命題,台灣應樂見其成,並同步搭上順風車,與其因區隔而有依賴與否的遲疑,不若視同經濟共同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