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理財先理心

 


Vila:理財先理心


心動念起  股海生波


股海生波  起心動念


 



信心 有如強勢貨幣 


【經濟日報記者/應翠梅】2009.02.05 03:16 am


當前的強勢貨幣不是人民幣,更不是美元。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與英國首相布朗會談時說:「信心是最重要的,比黃金或貨幣還重要。」信心,好比新的強勢貨幣。


信心二字,聽來虛幻,卻很實際。金融體系最怕存戶擠兌或各項金融商品遭提前贖回,投資人的動作反映的就是信心,甚至往往繫於一念之間。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海嘯有如一波波巨浪襲擊各國,至今還沒有平息的跡象。一開始,是民眾面臨投資虧損,金融機構忙著和投資人協商賠償事宜;後來是民眾擔心存款不保,錢不敢放銀行,政府只好祭出存款全額保障制度。


金融體系嚴重受創,現在更進一步擴大到實體經濟。銀行開始縮減對企業授信,企業從銀行借不到錢,轉過頭來從股市、債市也難籌到資金,經營立即面臨停擺。


至此,投資人血汗錢不保還不打緊,現在更擔心被公司解雇。


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09年全球失業趨勢」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失業人數會比2007年增加1,800萬人到3,000萬人,如果情況更惡化,甚至可能超過5,000萬人,全球失業人口將因此暴增到1.98億人。


已經失業及擔心失業的人,無可避免地緊縮消費,再回過頭來造成生產機器停頓。集體喪失信心,是推倒經濟情勢的第一張骨牌,終致不可收拾。


政府發放費券達若干刺激消費效果,但在發放消費券的嘉年華活動過後,挽救失業除了再發放教育券,壓抑失業數字往上跳,進一步提出振奮人心的長期政策,打開信心低迷的僵局,恐怕才是有助景氣解凍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