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海角七號》大賣的聯想 ~黃啟乙

◆金車危機處理,獲得好評


除了華爾街的金融風暴令人焦慮之外,毒奶粉事件不斷擴大,對台灣社會的焦慮感,似乎更為強烈。


觀察這一次毒奶粉事件,不僅是奶粉有毒,只要與牛奶相關的「衍生性商品」,也都中獎,這種集體的焦慮感,可能是台灣近幾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這一次美國政府下定決心來平息金融風風暴,美國財長鮑爾森要求國會,要賦予他決定性的權力,去處理金融問題,即便是受到強大的反對壓力,但鮑爾森在此刻展現的魄力,對市場而言,至少可以看到美國政府的決心,這是目前台灣政府所欠缺的。雖然如此,但我們從台灣的企業、台灣的民間,看到台灣的希望。


台灣的飲料業者金車企業,就在這一次毒奶粉事件爆發之後,主動將產品送檢,雖然在短時間內受到很大的損失,但金車企業面對危機時,所採取的斷然措施,卻贏得市場及媒體的讚譽,就長期而言,經過這一次的試驗,金車企業對危機處理的能力,反而賺到最好的名聲。


再者,我們還看到一件事情,沒落近廿年的國片,終於看到新的轉機。看到周杰倫所拍得《不能說的祕密》,再到《海角七號》、《冏男孩》等,則由台灣本土的電影人才、演員擔綱,並受到市場的認同,而且票房更是大受歡迎,這是近廿年以來。所未見的盛況。


◆國片出現生機,台灣有新希望


或許不能單憑《不能說的祕密》、《海角七號》、《冏男孩》,就武斷的認為國片。從此開始復甦,但最起碼,看到飽受挫折的台灣人,終於找到向上突破的缺口了!其實電影工業的發達與否,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也就是說,一個國家電影工業的發達,可以反應出這個國家的「創意」獲得肯定!所以,電影工業的發達,也代表經濟的發展。


記得在民國六○~七○年代初期,當時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瓊瑤的電影成為主流,而造就了「雙林雙秦」四個偶像巨星。不久,台灣面臨二次石油危機,雖然國片市場還不至於沒落,但已大不如前,在那個時候,流行所謂的「學生電影」,捧紅了現在台新金的董娘彭雪芬。真正國片再造高峰是所謂新浪潮導演崛起,尤其一部《小畢的故事》重新打起國片招牌,帶動了新一輪的國片熱潮。



此時,台灣真正進入「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國片與台灣經濟同步上升,尤其是內需與國片的熱潮,正緊緊相扣。但進入一九九○年代之後,台灣內需開始消退,國片也開始向下沈淪。這是過去國片的歷史。再來看,一九九○年代,香港電影產業反而取代國片,幾乎從一九九○年之後,金馬獎的最佳男女主角、或者是最佳電影,經常是由港星、港片奪得。在一九九○年之後,也正是香港經濟由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重新自谷底崛起的開始。


又看到,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南韓,但兩年後,南韓重新爬起,此時南韓的電影、電視工業突然崛起,像有名的《我的野蠻女友》暢銷全亞洲,南韓的明星,一下子躍升為國際巨星,這股「韓流」,反應南韓電影、電視工業的發達。再次證明了,電影工業反應了一個國家經濟的火種,當我們看到國片再次受到市場上的歡迎之後,或正意味著,台灣人、台灣的經濟,開始找到出口,應該可以樂觀看待這個趨勢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本文詳情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48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